
这篇课文共分为三课时,共42张ppt,由于此篇重点不在翻译,且翻译较为简单,所以只附了小序的重点字词,可让学生结合学习资料做好预习,自主翻译。
课前导入:两千多年前, 一个文人雅士,一个山野樵夫,是音乐,使他们共享高山流水情; 一千多年前,一个文人骚客,一个天涯歌女,是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。 “乐者本于声,声者发于情。”是音乐将一些素不相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。
学习目标:知识目标:识记重点字词,准确背默全文。能力目标:(鉴赏与评价)1、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,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、烘托人物感情的表现方法。2、概括人物形象,理解人物情感。
第一课时
学习目标
1、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
2、疏通小序文意,明白“小序”的作用 3、诵读课文,理清文章思路。
知人论世
写作背景
解题
“行” :古诗一种体裁。与“歌”、“行”、“引”等并称“歌行体”。《琵琶行》原作《琵琶引》。白居易还有《长恨歌》。歌、行、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,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。三者虽名称不同,实则大同小异,常统称“歌行”,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。其音节、格律一般比较自由,形式都采用五言、七言、杂言的古体,富于变化。
一、初读诗歌,读准字音
二、诵读小序,疏通文意。
思考一、诗前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?
时间:被贬第二年的秋天
地点:湓浦口
人物:作者、客人、琵琶女
事情:送客闻琵琶、聆听琵琶曲、听诉身世苦
本诗的写作动机:同病相怜伤迁谪感情基调:凄切伤怀
思考二、思考小序的作用
(1)小序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时间、地点、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
(2)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,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
(3)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。
诵读课文,整体感知
再读诗歌,找出诗眼:
这首诗最能体现诗人情感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?
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
第一课时小结: 两个萍水相逢的人,因为音乐而产生情感共鸣,演绎出一个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。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: 枫叶四弦秋,枨触天涯迁谪恨;浔阳千尺水,句留江上别离情。
第二课时
学习目标:
1、理清第二段的思路 2、赏析第二段的音乐描写,探究诗人描写音乐所用的手法
自主学习:
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,思考本诗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?听众的感受是什么?用了什么手法?
第一次:忽闻水上琵琶声,主人忘归客不发。(侧面烘托,表现琵琶曲的神奇魅力,展示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。)
第二次:东船西舫悄无言,唯见秋心江月白。(通过周围寂静的环境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高超)
第三次:座中泣下谁最多,江州司马青衫湿。(以诗人泪湿衣衫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高超)
合作探究:
1、找出第一段的环境描写,分析有何作用?
枫叶荻花秋瑟瑟描写了江边送客时的环境,以枫叶、荻花点染环境,描绘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清秋景象。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,烘托人物凄凉忧伤的心情,奠定了诗歌凄切感伤的感情基调。
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,景中含情,以景结情。茫茫江水,溶溶月色,渲染了诗人的离愁别绪,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,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。
2、第二段可以分为几个层次?找出琵琶女出场的诗句,并分析琵琶女的形象特征。
第二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,(1)闻乐邀女(2)演奏名曲(3)听者陶醉
琵琶女出场:寻声暗问弹者谁?琵琶声停欲语迟。移船相近邀相见,添酒回灯重开宴。千呼万唤始出来,犹抱琵琶半遮面。运用寻、问、移等 这一系列动词,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。 诗人运用想象“欲语迟”、夸张“千呼万唤始出来”和行动描写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,精炼而又细腻的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。展示其羞怯、矜持、腼腆的形象。
3.琵琶女的弹奏可以分为几个阶段?每一阶段的音乐有什么特点?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描绘音乐?
第二课时小结
作者运用多种表现手法:正侧结合、比喻、通感、摹声、叠词等,生动传神的表现了音乐的魅力,展示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。 “乐者本于声,声者发于情”,打动诗人的不仅是乐声的美妙,更有那情感的共鸣。那么,他们有着怎样境遇、心情而产生如此共鸣呢?我们下节课学习欣赏。
当堂检测:情景默写
第三课时
学习目标
诵读三四五段,整体感知
1、请概括琵琶女的遭遇,分析琵琶女的形象特点,并指出手法
2、诗中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?
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,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、被侮辱的歌女形象。
合作探究
1、“同是天涯沦落人”,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、遭遇?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?试做具体比较(用原诗文概括回答)
同在何处:来自京城、才华出众、落魄失意、生活寂寞
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,想到自己的被贬,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,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。人悲,己怜,伤人,伤己。两重感伤交融一体,积累沉淀,诗人怎不悲怆满怀,泪洒青衫?这“泪”,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,又是对自己被贬遭遇的苦闷感伤,也是对当时冷酷黑暗社会的控诉。
本诗塑造了一个郁郁不得志、孤苦惆怅、爱好音乐、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诗人形象
2、诗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?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?
借景抒情,情景交融
浔阳江头夜送客,枫叶荻花秋瑟瑟。醉不成欢惨将别,别时茫茫江浸月。东船西舫悄无言,唯见江心秋月白。去来江口守空船,绕船月明江水寒。住近湓江地低湿,黄芦苦竹绕宅生。其间旦暮闻何物,杜鹃啼血猿哀鸣。
渲染孤寂悲凉的气氛,也烘托了琵琶女凄凉孤寂的心情。
小结: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
思考总结:诗人多次写到自己被琵琶女的弹奏深深感染,请找出并体会作者到底从琵琶女的弹奏中感悟到了什么。
一闻琵琶:“忽闻水上琵琶声,主人忘归客不发,”加重离情;
二闻琵琶:“东船西舫悄无言,唯见江心秋月白。”加重悲情;
三闻琵琶:“凄凄不似向前声,满座重闻皆掩泣。坐中泣下谁最多?江州司马青衫湿” 加重谪情。
本文主旨
诗人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,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、民生凋敝、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,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,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。
当堂检测:情景默写
以下为课件预览,共42张ppt: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