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2025国际电信联盟“人工智能向善”(AI for Good)全球峰会上,由中国华电与华为公司联合研发的“基于AI大模型技术新能源气象功率预测解决方案”(以下简称功率预测方案),入选由国际电信联盟(ITU)面向全球征集的《AI for Good Innovate for Impact Report 2025》案例集,并成功斩获Innovate for Impact创新扩大影响案例奖。
“人工智能向善”全球峰会由国际电信联盟台之一。
功率预测方案依托中国华电高质量数据集与50余家联合国机构联合发起,聚焦人工智能在健康、气候、可持续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突破性应用,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AI伦理与实践交流平和高价值场景创新能力,打造云边端协同的“集团气象大模型-区域微观气象引擎-场站边缘功率预测业务系统”三层架构,实现了新能源功率预测的智能化跃升。该方案在中国华电江苏新能源公司场景应用中,超短期15分钟预测准确率达97.24%,可大幅减少考核费用,降低电站运营成本,减少发电量损失,优化交易策略,实现收益最大化。
该方案从全球32个国家的234个案例中脱颖而出,标志着人工智能赋能新能源领域的实践获得了国际权威认可,为全球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范本。
实现新能源气象功率精准预测
近年来,新能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,然而新能源发电“晚峰无光”“极寒无光”“高温无风”影响着发电质量。各地要求逐年提高新能源并网的考核标准。
以江苏省为例,2022年地方能源监管单位发布的《华东区域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(模拟运行稿)》和《华东区域电力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(模拟运行稿)》对新能源功率预测提出更高要求,对超短期、中短期预测进行考核,要求电站定期上报发电功率预测数据,预测不准的电站将被考核。
中国华电与华为公司合作,依照新能源发电企业业务层级特点,启动开展了“集团气象大模型—区域微观气象引擎—场站边缘功率预测业务系统”云边协同三层架构新能源气象功率预测解决方案的试点验证。通过积极引入AI大模型技术,华电江苏新能(603693)源试点场站超短期15分钟预测准确度97.24%,4小时预测91.72%,中短期24小时内预测整体达到90%以上,预测效率大幅提升。
与此同时,它还能帮助发电企业算好经济账。根据试点验证数据测算,通过对新能源功率预测实现“智算”,可将华电江苏试点场站2024年上半年考核费用分别减少27%和15%左右,降低电站运营成本。
此外,方案的其它业务价值也不容小觑:一是设备维护和检修更合理,选择无风和低光照时间段对设备进行维修,减少发电量损失;二是支撑电力交易报价更精准,通过精准功率预测了解市场内发电能力的变化,优化交易策略,实现收益最大化;三是支撑电网调控更精准,减少储备电源,方案配合电网的调度系统应用,提高电网消纳风电和光伏电力的能力。
股票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